專門開發未來感機械人的 DARPA 又有新作,這次他們在一部由 MLB 公司所開發的無人操作飛行機械人 V-Bat 上,安裝了一支有 6 呎長的機械臂,並附載了一磅的「貨物」。另外,V-Bat 還安裝了一個由 DARPA 開發的低成本立體視覺系統,能讓機械自主地通過鏡頭找出目標的位置,還能配合 GPS 定位技術。在影片的示範中,我們可以見到它以垂直的狀態飛到目標(一條梯)前面,然後伸出機械臂將貨物掛到梯上,DARPA 指出整個過程都是不經人手的。另外,這架 V-Bat 除了垂直飛之外,也能以水平的狀態飛行,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快遞員可能由這類機械人取代,將貨物直送到單位的窗外。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yN_rQ7UAWco Reference: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2/12/09/so-this-is-how-it-ends-darpa-demos-flying-drone-with-6-foot-claw/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的機器人研發團隊,日前展出一款擁有豐富表情的嬰兒型機器人:Diego-san。 機器人全身上下一共包含超過60個運動件,重達30公斤、1.3公尺高,遠大於一般嬰兒。 為了呈現豐富的表情,光是頭部就包含20個以上的運動件,眼部裝設高解析度攝影機,耳中裝設六軸加速規,且具備說話功能。 此外身上不同的關節均具有測量壓力的感測器,以此進行不同的動作與施力。 http://youtu.be/knRyDcnUc4U 參考資料:http://pinktentacle.com/2010/01/diego-san-humanoid-robot-baby/
一般來說聽到以純電力引擎為動力的車,大家除了會聯想到環保、節能等優點。 EnerSys 和 Bigfoot 這兩間公司聯手打造的怪獸卡車 Bigfoot 20: 配備四個約1.7 公尺高超大輪胎的 Bigfoot 20,雖然啟動引擎之後的運轉聲音,就好像是你在玩遊控車一樣小,完全沒有一般怪獸卡車的震撼引擎聲,但 Bigfoot 20 的電動引擎可以是具備最大 266kW ,輾過你家的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U41fJ-pd2vE一
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中發現,蟑螂在有外部影響時仍會朝著原來的方向行走, 在大腦神經系統了解狀況並發出修正命令前,本身就會自己開始修正步伐,在控制中就表示,系統(蟑螂腳)會 被動的修正步伐而不需要輸入命令給系統。 Shai Revzen 利用影像紀錄並研究蟑螂腳的運動行為,並藉此設計出類似於蟑螂腳的機構機器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OXvNdAj5O14
現代許多尖端科技的研發人員,其實很多的設計靈感或研發的概念,都是受到科幻電影中的內容所啟發。像是上圖中浮在半空中的 Hover Bike 就是一台以電影《星際大戰》中的酷炫懸浮機車 Speeder Bike 為設計概念的未來交通工具。 剛剛試飛成功的 Hover Bike 由 Aerofex 公司研發設計,它其實可以說是一種小型的直昇機,因為它的前、後輪分別是兩個巨型的螺旋槳,透過螺旋槳所產生的浮力讓它飄在半空中。Hover Bike 可以離地懸浮的高度大概是 4.57 公尺左右 (浮太高會不穩定),而前進的時速大概是 48 公里左右。透過 Aerofex 自行研發的穩定系統,讓 Hover Bike 可以穩定的芙在空中而不會翻覆。只不過透過螺旋槳浮空的代價就是會產生不小的噪音,同時也會吹起一堆惱人灰塵、碎石或垃圾,真的把 Hover Bike 開到街道上應該會造成不少環境汙染的問題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akA-B64RACU Reference: http://www.eprice.com.tw/funky/talk/15/4604/1/
在2013年CES消費性電子大展中Audi推出了一套Piloted Parking自動駕駛/停車系統, 當駕駛人抵達目的地下車後,只要用智慧型手機對車輛下達停車指令, 車輛就會透各種輔助裝置,以自動駕駛方式尋找適合車位, 停好車後還會自動熄火同時啟動防盜系統,並回傳訊息至車主手機做確認。 當車主要離開時,只需下達開車指令,車輛就會自動駛離停車位置,開到車主所在位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ciORQ2CXFs
Toyato公司最近新推出i-Road,這款車與一般我們認知的汽車行駛不太一樣,一台三輪車的架構,兩個座椅,完全是電力驅動,標榜為「個人移動載具」(Personal Mobility Vehicle,PMV)的三輪電動車。長、寬、高分別是235、85、144.5公分,車身重300公斤,車內可容許兩人前後乘坐。 全新的「活動傾斜」(Active Lean)技術,當車子遇到轉彎或是顛波路段時,可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i-ROAD屬於封閉的駕駛艙,與摩托車比起來,有遮蔽風雨的效果,增加舒適性。i-ROAD最高時速為45公里,其電池模組若以家用電源進行充電的話,充滿時間約3個小時,充滿一次可行走50公里。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ScsDvRYyitc 參考資料:http://www.epochtimes.com/b5/13/3/6/n3815842.htm
美國汽車大廠GM(通用)推出概念電動車「EN-V」。其實「EN-V」首次的登場是在去年2010年的上海世博,它以兩輪電動車的輕巧設計,直接有效解決了城市用車問題,減輕令人擔憂的交通堵塞、停車空間、空氣品質等問題。 EN-V是由電動引擎作為動力,動力穩定科技強化了EN-V讓它可以同時搭載兩位乘客,而只需要一般傳統轎車1/3的空間,整車重量僅400多公斤,長?1.5公尺。此外,EN-V的「電子輔助開車系統(drive-by-wire)」,讓它可以轉換手排或自排系統,不僅可以加速,但也可以讓車輛自己停止。 EN-V是由鋰離子電池供電,產生零排放,對於環境相當環保,用家用的電源插座充電一次,即可行駛40公里,EN-V同時搭載了全球定位系統(GPS)、車對車通訊與遠程傳感技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6EFJ3862Ys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b3JAyZxpyWE
美國國防部贊助的科學團隊,最近研發出可靠意志控制的新型機器手,功能比過去研發的類似成品還要先進,癱瘓人士安裝後,隔天即可透過意志移動手臂,經過約兩週訓練,更有高達九成機率可完成抓握等需要技巧的四肢動作。 該技術稱之為腦機接口(BCI),由五角大廈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資助的賓州匹茲堡大學團隊,先在一名五十二歲小腦萎縮症患者的大腦左側運動皮質區,植入兩組多電極微陣列系統,兩週後再為該名頸部以下癱瘓的女性接上機器手臂,並讓她接受握緊東西、移動小型物品、堆疊圓錐物等九項技能訓練。 患者植入的電極透過處理複雜演算法的電腦連結機器手,模仿大腦未受損者腦部發布指令控制四肢運動的模式,將病患指令傳到義手上。接上義手隔天,該名患者即可透過意志移動義手,而經過十四週的技能訓練,她完成九項技能的成功率更高達九十一.六%。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計畫可能是在機器人義肢裡裝入感應器,讓患者能夠判別物體表面冷熱與粗糙光滑,連接患者腦部與義肢的電線也將以無線遙控方式取代;這種義手也可以與機械衣結合,讓不良於行的下肢癱瘓人士與四肢癱瘓人士恢復行走能力。 儘管匹茲堡團隊的前述成果並非全球首創的意志控制義肢,卻是相關研究的顯著進展,若更進一步研發,長期癱瘓者可能恢復大腦針對手部發出本能指令的能力,得以從事日常活動,最終也可能用來忽略神經傷害,喚醒癱瘓者無法動彈的肌肉。 http://youtu.be/BsdpoSSQC8I
由迪士尼樂園研究的機器人可以和人們玩接球遊戲,透過攝影機去追蹤和計算 球會在什麼時候到達什麼位置,進而讓機器人去接,在接獲後亦會拋回去,而如同 一般人一樣在漏接球後他也會有一些擬人的反應,看這球落下的地方,回頭看或者是 聳肩嘆氣的動作,未來可能會更進一步可以和小孩子或狗玩拋接球!!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83eGcht7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