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3
30
隨著機器人的發展,現在的不會只是單純的聽從指令,而是可以對各種狀況去做反應,
透過系統判別可能的下一步,在確定之後做出適當的動作,現在準確度在前一秒時判斷有82%
,前三秒就下判斷有71%,前十秒則有57%的準確度,我們可以期待在未來就會有完美的機器人
服務員!!
May 13
29
空氣車簡介:空氣車最高時速約110公里,平均每加一次空氣可行駛200公里或10小時,適合短途客運和貨運。車上具有4個總容量90升的壓縮空氣缸,可儲存90立方米的空氣。為避免引擎損害,空氣須先經濾除塵粒雜質後注入引擎,故可清淨都市的空氣。就環保的角度思考,空氣車不啻為在都會區中之移動空氣濾淨器。
空氣車「加氣」過程簡易,可在家中將車上的壓縮機接上家用電源(220V),4小時後即可充滿空氣,亦可至特定的「加氣站」(air station)以快速加氣技術,在3分鐘內完成氣缸充氣,每次加氣成本在2美元以下。為減輕車重,提昇車速,車身和車架分別採用強化玻璃纖維和鋁管結構,並捨棄許多的電纜,將全車包括車燈或音響系統等電力系統,以單一供應電力的電纜線路串連,並利用無線電波來控制電子系統,使電線重量大幅減少20公斤左右,再加上其他的減重設計,故該公司已經在市場上推出的空氣車系列,如taxi, van, pick-up truck或family car等四款車種重量僅約700公斤(售價8,000~10,000美元)。
空氣車的壓縮空氣引擎和傳統的汽油引擎相較,最大區別在於傳統引擎是通過汽油和空氣混合燃燒釋放的能量提供動力,空氣車則是通過氣體的壓縮和膨脹來推動引擎。壓縮空氣缸的氣壓很高,因採用玻璃纖維氣缸,一旦發生意外或車禍,氣缸只會沿直線裂開,貯存的壓縮空氣會「撲」地一聲排出,無爆炸之虞。空氣車行駛的路程取決於速度,以50 km/h行駛可以超過300 km,以100 km/h行駛的話大約三分之一即100公里左右而已。在充足空氣狀態下可低速行駛10個小時左右,故其設計已經可以滿足都會區內通勤距離在每日60km的80%的駕駛人之需求。
空氣車的工作原理 :壓縮空氣儲存在一個纖維容器內,利用其壓力來推動發動機的活塞。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燃燒,無有害氣體的排放問題,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不需燃燒,故意謂發動機不需要耐高溫和高壓,可大幅降低成本,且因使用空氣,潤滑油每50,000公里才須更換一次。MDI引擎工作循環 (The cycle of the MDI cycle)壓縮階段:在引擎中,經由活塞壓縮大氣空氣至 20 Bar,且在此過程中會增溫至400℃。空氣注入階段:當活塞停下時,儲氣槽會把同環境溫度的壓縮空氣注入氣鋼。擴張階段:注入的空氣導致快速的壓縮和擴張來推動活塞反覆動作,推動曲軸提供動力給引擎。
參考文獻:
「The air car (lifestyle ecology economy)」, MDI (Moteu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ay 13
18
DARPA在今年五月發表最近研發出來的一種機械手爪。為了使機械手能有更多的功能及使用場合,於是發展出更為敏捷、靈巧且更像人類動作中的進階行為。利用三隻手爪便能拿易碎,細小的東西,無論輕重都能達成,負載重量可到達50lb,還能使用鑰匙解開門鎖,並轉開門。未來期望此項研究成果在操作效能上更勝過人類直接操作的系統,且能減少製作成本。此像計畫與哈佛及耶魯大學等共同合作,目前有報告指出模型的經費可以降低至3000美金,比起原本的50000美金少了許多,且能達到足夠精確的進階動作。
參考資料:phys.org/news/2013-05-darpa-robotic-prototype-advanced-video.html
May 13
16
Terrafugia 在早前已經發佈了一款可以飛的汽車(Transition Roadable Aircraft),但如果你有印象的話,那是需要滑翔才能起飛的。雖然飛車的概念令人嚮往,但回想一下,如果前方是紅燈或者起飛的道路不夠長,那麼飛車就無法起飛了。現在,Terrafugia 正在醞釀另外一款可以垂直起降的混合電力飛車 TF-X,這樣就無需足夠長的跑到就可以起飛了。這個主意看起來很有意思,但恐怕其量產不會那麼快,另外交通監管機構是否放行也是個問題。不論怎麼說,先來看看官方的一小段介紹影片來認識下它吧。
參考
May 13
2
專門開發未來感機械人的 DARPA 又有新作,這次他們在一部由 MLB 公司所開發的無人操作飛行機械人 V-Bat 上,安裝了一支有 6 呎長的機械臂,並附載了一磅的「貨物」。另外,V-Bat 還安裝了一個由 DARPA 開發的低成本立體視覺系統,能讓機械自主地通過鏡頭找出目標的位置,還能配合 GPS 定位技術。在影片的示範中,我們可以見到它以垂直的狀態飛到目標(一條梯)前面,然後伸出機械臂將貨物掛到梯上,DARPA 指出整個過程都是不經人手的。另外,這架 V-Bat 除了垂直飛之外,也能以水平的狀態飛行,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快遞員可能由這類機械人取代,將貨物直送到單位的窗外。
Reference: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2/12/09/so-this-is-how-it-ends-darpa-demos-flying-drone-with-6-foot-claw/
Apr 13
22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 的機器人研發團隊,日前展出一款擁有豐富表情的嬰兒型機器人:Diego-san。
機器人全身上下一共包含超過60個運動件,重達30公斤、1.3公尺高,遠大於一般嬰兒。
為了呈現豐富的表情,光是頭部就包含20個以上的運動件,眼部裝設高解析度攝影機,耳中裝設六軸加速規,且具備說話功能。
此外身上不同的關節均具有測量壓力的感測器,以此進行不同的動作與施力。
參考資料:http://pinktentacle.com/2010/01/diego-san-humanoid-robot-baby/
Apr 13
19
一般來說聽到以純電力引擎為動力的車,大家除了會聯想到環保、節能等優點。
EnerSys 和 Bigfoot 這兩間公司聯手打造的怪獸卡車 Bigfoot 20:
配備四個約1.7 公尺高超大輪胎的 Bigfoot 20,雖然啟動引擎之後的運轉聲音,就好像是你在玩遊控車一樣小,完全沒有一般怪獸卡車的震撼引擎聲,但 Bigfoot 20 的電動引擎可以是具備最大 266kW ,輾過你家的車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watch?feature=player_detailpage&v=U41fJ-pd2vE一
Apr 13
18
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中發現,蟑螂在有外部影響時仍會朝著原來的方向行走,
在大腦神經系統了解狀況並發出修正命令前,本身就會自己開始修正步伐,在控制中就表示,系統(蟑螂腳)會
被動的修正步伐而不需要輸入命令給系統。
Shai Revzen 利用影像紀錄並研究蟑螂腳的運動行為,並藉此設計出類似於蟑螂腳的機構機器人
Apr 13
11
現代許多尖端科技的研發人員,其實很多的設計靈感或研發的概念,都是受到科幻電影中的內容所啟發。像是上圖中浮在半空中的 Hover Bike 就是一台以電影《星際大戰》中的酷炫懸浮機車 Speeder Bike 為設計概念的未來交通工具。
剛剛試飛成功的 Hover Bike 由 Aerofex 公司研發設計,它其實可以說是一種小型的直昇機,因為它的前、後輪分別是兩個巨型的螺旋槳,透過螺旋槳所產生的浮力讓它飄在半空中。Hover Bike 可以離地懸浮的高度大概是 4.57 公尺左右 (浮太高會不穩定),而前進的時速大概是 48 公里左右。透過 Aerofex 自行研發的穩定系統,讓 Hover Bike 可以穩定的芙在空中而不會翻覆。只不過透過螺旋槳浮空的代價就是會產生不小的噪音,同時也會吹起一堆惱人灰塵、碎石或垃圾,真的把 Hover Bike 開到街道上應該會造成不少環境汙染的問題吧?
Reference: http://www.eprice.com.tw/funky/talk/15/4604/1/
Mar 13
28
在2013年CES消費性電子大展中Audi推出了一套Piloted Parking自動駕駛/停車系統,
當駕駛人抵達目的地下車後,只要用智慧型手機對車輛下達停車指令,
車輛就會透各種輔助裝置,以自動駕駛方式尋找適合車位,
停好車後還會自動熄火同時啟動防盜系統,並回傳訊息至車主手機做確認。
當車主要離開時,只需下達開車指令,車輛就會自動駛離停車位置,開到車主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