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討論區
 列印本文  

本篇主題:三相IM的結線問題?
我想請問為何馬力大的IM大多採取2個Y/三角或更多以上的結線? 以東元IM為例,要是沒記錯的話,好像7.5HP以上的馬力都是用2個Y/三角的結線?為何不使用1個Y/三角就好了結線會更快美觀,到底是啥考量?麻煩各位先進解釋說明一下吧!謝謝~_~

本話題由 周忠慶 於2004-04-01 00:00:00 發表 
目前共有6人回覆,最後回覆時間: 2004-04-05 08:51:42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林秉毅  2004-04-02 11:59:39
你說的那種大馬力馬達大多有12條輸出線,也就是有六個繞組。 它也可以接成單一一個Y接或D(delta)接,但是這是指應用在外加電壓為高壓的情況下(如440V),各繞組要能夠來分擔電壓故每相要兩個繞組作串接,所以高壓情況下僅有單一一個Y接或D接。 而雙Y接與雙D接則是應用在低壓的情況下(如220V),要做到相同負載的輸出其相電流會比高壓下還大,故每相要兩個繞組作並接來分擔電流,所以在低壓情況下會使用到雙Y接或雙D接。 所以要那麼多繞組輸出線跟結線美不美觀沒什麼關係,而是跟你馬達在高壓與低壓的應用有關,如剛啟動馬達至馬達平順運轉。

top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林秉毅  2004-04-02 12:00:08
你說的那種大馬力馬達大多有12條輸出線,也就是有六個繞組。 它也可以接成單一一個Y接或D(delta)接,但是這是指應用在外加電壓為高壓的情況下(如440V),各繞組要能夠來分擔電壓故每相要兩個繞作組串接,所以高壓情況下僅有單一一個Y接或D接。 而雙Y接與雙D接則是應用在低壓的情況下(如220V),要做到相同負載的輸出其相電流會比高壓下還大,故每相要兩個繞組作並接來分擔電流,所以在低壓情況下會使用到雙Y接或雙D接。 所以要那麼多繞組輸出線跟結線美不美觀沒什麼關係,而是跟你馬達在高壓與低壓的應用有關,如剛啟動馬達至馬達平順運轉。

top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周忠慶  2004-04-03 00:59:07
piyi大大謝謝你的回覆,解釋的很明瞭, 原來是為了分流才使用2YD 關於我說的大馬力馬達指的是6條輸出線 美觀問題指的是內部的結線,而非馬達外觀 這兩點我都沒說清楚,真的很抱歉... 謝謝~_~

top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吳添保  2004-04-03 12:24:53
馬達內部的結線稱為『並聯路徑』,可以擴充為『2路』、『3路』或更多以上的路徑。 設計為『1路』2.0Φ(直徑)的導體繞N匝的話,亦可改用『2路』1.4Φ(直徑)的導體繞N匝替代。 簡言之,『理論上』等效截面積A相等,電流密度J(=I/A)亦相等。 如:『2.0*1=1.4*2』、『1.7*1=1.2*2』、『1.6*1=1.1*2』、『1.5*1=1.05*2』、『1.4*1=1.0*2』......等。 實際上,導體直徑d越粗,在加工(繞線與入線的製作)時越麻煩,細線可以『減少製作的成本』。另外,選用常用的一般化線徑替代罕用的線徑(物以稀為貴),可以『減少庫存的成本』。 結論:『減少成本』才是『實務上』最重要的考量。

top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蕭汝經  2004-04-03 14:12:55
在三相交流感應電動機的設計領域裏, 在選用的鐵心磁路已合理正確的前提下, 決定每相繞組匝數的是施加的電源電壓與頻率, 若頻率亦已定, 則繞組匝數亦已略定; 另一重點為馬達溫昇設定值的設計, 要先確定馬達的散熱能力, 再決定馬達內部容許的發熱值, 由相繞組的電流密度的決定, 即根據所設計的馬力值, 求出通過繞組的相電流, 據以決定所需的漆包線的線徑,此其一. 若所設計之馬力甚大, 在考慮繞線作業之可行下(人工繞線, 非更大馬力之高壓馬達的型繞), 可能需用較易捲繞的線徑(一般應是線徑 1.2 mm以下), 因此可能需要 10 條左右(額定電壓低時, 會較多)的漆包線並聯同時捲繞, 會有實務上的困難, 因此實務上, 會把每相各極本應串聯的繞組, 改為串並聯的接法, 如以 4 極而言, 本應 4 極的4個繞組串聯, 改為2極先串聯, 再並聯, 但因電壓不變,每相總匝數亦不能變, 故每極的匝數要加倍, 此時, 所用之線數即可減半, 此即所謂的 2 Y / 2 D 結線, 其他類推. 目的是加工上的成本考量, 也是電工品質穩定的考量.

top


 三相IM的結線問題?  康基宏  2004-04-05 08:51:42
1. 誠如各位先進所言,作業性考量. 2. 減少馬達庫存種類.220/380/440V...都可用.

top


欲回應此篇文章,請先登入!